當秋風漸起,落葉紛飛,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寒露。這是深秋的節令,是干支歷戌月的起始,更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征的節氣。
寒露時節,氣溫逐漸下降,晝夜溫差增大,秋意愈發濃厚。清晨時分,地面上的露水寒冷而凝重,仿佛預示著冬天的腳步正在悄然逼近。正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所言:“九月節,露氣寒冷,將凝結也。”此時的露珠,已不再是白露時節的晶瑩閃爍,而是帶著幾分寒意,閃爍著冷光。
在這個時節,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冷高壓的控制之下,雨季結束,天氣常是晝暖夜涼,晴空萬里。然而,這種晴朗的天氣也帶來了秋燥的問題。人們常會感到咽干、鼻燥、皮膚干燥,因此,此時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為宜。古人有云:“秋之燥,宜食麻以潤燥。”芝麻、蜂蜜、梨等食物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除了飲食調養,寒露時節的傳統習俗也豐富多彩。賞楓是此時的一大樂事,漫山紅葉如霞似錦,讓人陶醉其中。而吃母蟹更是此時的一大美味,蟹黃豐滿,肉質鮮美,讓人回味無窮。此外,還有飲秋茶、吃芝麻、登高望遠等習俗,都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
然而,寒露時節也是需要注意保暖的時候。古語有云:“白露身不露,寒露腳不露。”這意味著隨著氣溫的逐漸下降,人們應該逐漸增加衣物,尤其是要注意足部的保暖。因為足部是人體的重要部位,與全身的健康密切相關。只有做好保暖工作,才能防止秋季疾病的發生。